央视点赞中旅风景·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创新扶贫模式,让青山变金山!

发布时间:2019-03-27 10:29    消息来源: 风    点击数: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以《四川宣汉:创新扶贫模式 让青山变金山》为题重点推荐了中旅风景·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所在地——宣汉县的创新扶贫模式。

中旅风景·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按照国家5A级标准建设,建成后直接带动9万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辐射带动周边46万余人增收,推动宣汉县从四川贫困人口最多县转变成四川减贫人口最多县,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宣汉:创新扶贫模式  让青山变金山

“在山沟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住上新房子。”一位土家族村民笑容满面地说。住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棉袄,啃的是洋芋坨,睡的是包谷壳。“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这句在老百姓口中流传至今的顺口溜是对巴山大峡谷村民过去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支部书记胡晓玲告诉记者,过去,贫困像大雾一样笼罩着这片土地。

为了实现脱贫,干部群众齐心合力,历时近三年,奋战近1000个日夜,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基本建成。记者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深切感受到了文旅扶贫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红利,这种“造血式”扶贫让这一片最贫穷最艰苦的山区变成了美丽富裕的生态宜居乡村。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前身为“宣汉百里峡”,地处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东北部,距县城120公里,由龙泉、渡口、三墩、漆树四个土家族乡和樊哙镇组成,是全县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辖区有建档贫困村102个,贫困群众达9万余人。景区是一个以地质地貌景观为核心,集多样性生物景观、水体景观、天气天象景观、土家风情和巴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山地峡谷型景区。因为缺乏有效开发,加之交通条件受限,导致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据了解,宣汉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县。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20.94万,贫困发生率19.1%;仅核心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2个,贫困人口2.2万人,属国家秦巴地区重点扶贫区域。

宣汉县委县政府及相关各部门历时约一年的反复实地考察调研,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举全县之力在原百里峡景区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2015年,制订了总投入超210亿元投资计划。景区总体规划面积575.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98.3平方公里,由溪口湖生态观光区、巴人谷民俗休闲区、罗盘顶养生养心区、桃溪谷体验度假区“四大板块”组成。

市场导向,创新景区“企地共建”模式

立足“国贫县建大景区”,探索创新景区“企地共建”模式。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规划建设阶段,宣汉县引进中旅风景管理团队,按国际智慧型景区和国家5A级景区标准,提前介入对景区建设管理进行指导,推动景区从建设到运营均按最前瞻的市场模式运行。

2017年,中旅风景运营管理团队入驻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

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闭园改造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全面系统筹备,助力宣汉成功打造了大象洞、桃溪谷、画架沟、悬崖栈道、罗盘顶滑雪场、巴部落亲子乐园、桑树坪露营地、巴人山寨、九龙民俗体验一条街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景区于2018年7月通过创建国家5A级景区省级景观质量评价验收,并于2018年8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的建成运营,为宣汉县实现全县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造了可复制的样板,为消除返贫、永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模式。

中旅风景巴山项目组在跟进景区项目建设期间,提出有关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12条,排查安全隐患8处,出台安全生产文件5份;组织架构前后根据要求修改7稿;营销方案根据不同要求出台9个版本(细案);人员招聘共接受简历600余份,组织500余人考试,面试人员500多名。在集团总部和项目组及巴山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已编制完成景区运营管理标准化1.0版,并指导落地实施。

通过系列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直接带动巴山大峡谷片区102个贫困村、9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